查看“财政部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财政规章中行政处罚条款的通知”的源代码
←
财政部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财政规章中行政处罚条款的通知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wiki置顶}} =历史沿革= 1998年3月23日 财政部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财政规章中行政处罚条款的通知 财法字〔1998〕9号 1998年1月1日 执行 2020年2月13日 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十三批)的决定 财政部令2020年第103号 2020年2月13日 废止 =正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六十四条规定和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国发〔1996〕13号)的要求,我部对现行财政规章中行政处罚条款进行了全面清理。经研究并商有关部门同意,决定对部分财政规章中行政处罚条款予以废止和修改。现通知如下: 一、废止1987年11月25日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部、公安部发布的《关于违反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规定的处理暂行办法》(〔87〕控购字第10号)第六条。 原规定如下:“第六条 违反国家对专项控制商品管理规定的,应根据情节轻重及对错误的认识程度,分别予以通报批评、处以罚款、没收所购商品等处罚。 一、对讲排场,摆阔气,不顾国家规定,不听有关部门劝阻,明知故犯,弄虚作假的, 除通报批评、没收所购商品外,情节严重的,还应当处以所购商品原价10%以下的罚款。 二、自作主张,乱拉资金,乱购商品的,除责令退货,通报批评外,应当处以相当于所购商品原价10%以下的罚款。 三、擅自购买专项控制商品,确因不明政策,而所购物品属当前必需,符合配备标准,资金来源符合财务制度规定,又是从合法渠道购进的,对其错误有深刻认识并作认真检查的,可给予补办控购审批手续。如对其错误没有认识,并拒不检查的,给予通报并罚款。 对上述一、二两项违反专项控制商品管理的直接责任者和单位领导人,可视情节处以相当于2个月基本工资以下的罚款,并建议其上级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二、废止1993年12月31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商管理办法(试行) 》(〔93〕财国债字第100号)第二十五条。 原规定如下:"第二十五条对利用国债代保管凭证等手段,超售国债为本单位筹资的,没收其全部超售金额,并处以超售额30%-100%的罚款。" 三、 修改1993年5月12日财政部、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93〕财综字第73号)第三十条。 原规定如下:“第三十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酌情给予警告、责令其补交海域使用金、补偿经济损失、吊销海域使用证或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1.未经批准擅自使用海域的; 2.不按使用证要求使用海域的; 3.未缴纳海域使用金的。” 现修改为:“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酌情给予警告、责令其补交海域使用金、补偿经济损失或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1.未经批准擅自使用海域的; 2.不按使用证要求使用海域的; 3.未缴纳海域使用金的。” 四、修改1993年12月23日财政部发布的《[[财政部关于印发《外商投资企业执行新企业财务制度的补充规定》的通知|外商投资企业执行新企业财务制度的补充规定]]》((93)财工字第474号)第二十八项。 原规定如下:“(二十八)关于外商投资企业违反财务制度的处罚问题。外商投资企业未按规定期限缴纳土地(海域)使用费或国家对中方职工的物价等项补贴的,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金额2‰的滞纳金。 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限期纠正外,给予5000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 1.未按规定提交批准证书、 营业执照、合同、章程等文件以及变动注册资本文件复制件的; 2.未按规定办理验资手续的; 3.未按规定报送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的; 4.违反成本费用开支范围,随意摊提成本费用弄虚作假的; 5.未按规定缴纳土地(海域)使用费和国家物价等项补贴滞纳金的; 6.未经主管财政机关批准,擅自预分利润的; 7.投资者违约未按国家规定纠正并承担违约责任而分配利润的; 8.其他违反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行为,情节比较严重的。” 现修改为:“(二十八)关于外商投资企业违反财务制度的处罚问题。外商投资企业未按规定期限缴纳土地(海域)使用费或国家对中方职工的物价等项补贴的,除限期缴纳外, 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金额2‰的滞纳金。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取期纠正外,主管财政机关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1. 未按规定办理财政登记的; 2.未按规定办理验资手续的; 3.未按规定向主管财政机关报送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 4.未按规定报送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的; 5.违反成本费用开支范围,随意摊提成本费用弄虚作假的; 6.未按规定缴纳场地使用费和国家物价等项补贴滞纳金的; 7.未经主管财政机关批准,在企业缴纳所得税前提前收回投资的; 8.未经主管财政机关批准,擅自预分利润的; 9.投资者违约未按国家规定纠正并承担违约责任而分配利润的; 10.其他违反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行为,情节比较严重的。” 五、修改1995年10月6日财政部发布的《地方财政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地字(1995)133号)第二十四条。 原规定如下:“第二十四条财政监督监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定期对财政周转金的管理及占用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对采取隐瞒预算收入、转移预算资金等方式增加的财政周转金,应全部没收,上缴上一级财政。” 现修改为:“第二十四条财政监督监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定期对财政周转金的管理及占用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应当责令其限期纠正。” 以上通知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 {{wiki置底}} [[Category:1998|废]]
本页使用的模板:
模板:Wiki置底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Wiki置顶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财政部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财政规章中行政处罚条款的通知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平台产品
基础法规
财税桌面
平台产品
分类应用
慧税研究院
研究员
编辑
工程师
平台建设
词条编辑
数学公式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