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国家税务局印发《集体信用合作社贷款呆账处理试行办法》的通知”的源代码
←
国家税务局印发《集体信用合作社贷款呆账处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wiki置顶}} =历史沿革= 1992年11月24日 国家税务局印发《集体信用合作社贷款呆账处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1992〕260号 1992年1月1日 执行 =正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不发西藏),各计划单列市税务局: 我局1989年制定下发的《关于集体信用合作社建立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暂行规定》执行以来,对于促进集体信用合作社加强对各项贷款的管理,提高贷款的经济效益,减少贷款风险,准确核算盈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变化,有些条文已不适应,应当修订,经调查研究、征求各方面意见,并与有关部门协商,在我局1989年制定下发的《暂行规定》基础上,制定了《集体信用合作社贷款呆账处理试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center>'''集体信用合作社贷款呆账处理试行办法'''</center> 第一条 为了加强集体信用合作社的信贷资金管理,减少贷款风险,提高贷款的经济效益,准确核算盈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体所有制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独立核算的信用合作联社以及其他集体所有制的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信用社)。 第三条 呆账准备金的提取 (一)信用社按本办法规定建立的呆账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本办法第六条所列原因造成的贷款呆账损失。 (二)信用社呆账准备金按规定范围的贷款年末余额的0.05%,在年末以人民币计算提取。 (三)信用社当年提取的呆账准备金扣除经批准处理的呆账损失后的余额结转下年度使用。历年结转的准备金累计余额占年末贷款余额的最高比例,农村信用社为1.5%、其他信用社为1%,当准备金累计余额接近最高比例限额时,按其差额在0.05%的比例范围内补提。 第四条 下列贷款不得提取呆账准备金。 (一)国家预算内安排的拨改贷; (二)地方人民政府和企业重要部门委托的专项贷款; (三)以各种财产(包括各种商品、有价证券)作抵押的贷款; (四)金融机构之间的互相拆借贷款。 第五条 呆账准备金的管理 (一)提取的呆账准备金要专户管理。经核实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的贷款损失,准予处理。 (二)呆账准备金的累计余额占年末贷款余额的比例要严格按规定加以控制,不足最高限额部分,可依照本办法第三条计算补提呆账准备金。 (三)已处理呆账在以后年度收回的,应冲回呆账准备。 (四)提取的呆账准备金在当年的“营业外支出”科目中专项列支。 第六条 信用社发放贷款实行有借有还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任意免除借款人的还款义务。 下列情况不能收回的贷款可列为呆账: (一)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或被撤销、解散,依法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二)借款人死亡绝户,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三)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赔偿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四)借款人触犯刑律,受到依法制裁,处理的财产不足归还所借贷款,又无另外债务承担者,确认再无法收回的所欠贷款; (五)1982年底以前形成的确实无法落实到户,集体经济又确实无力偿还的集体农业贷款; (六)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逾期贷款。 第七条 借款人或者借款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期偿还的贷款,不得列作呆账,信用社应积极负责追回。因信用社工作人员渎职或其他违法行为造成贷款无法收回的,不得列作呆账,应由个人承担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八条 信用社呆账损失的处理,必须严格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当年发生的呆账损失,按企业户数为单位(下同),每户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由主管银行总行根据分行与同级税务机关的意见审查批准处理,并送国家税务局备案。 (二)当年发生的呆账损失,每户在50万元以下的审批权限,由各分行商同级税务机关按上款的原则确定。 (三)发生的外汇贷款呆账损失,按规定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后,再购买外汇额度,如有差价损失,可列入当年损益,并在决算中单独列报。 (四)当年审批处理的呆账损失在呆账准备金中列支,并在决算中单独列报。 第九条 信用社处理贷款呆账、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即:信用社在申请处理呆账损失时,应填报“处理呆账损失申请表”,并附详细说明,按规定的处理权限逐级上报审查。上级部门接到“处理呆账损失申请表”,要严格审查并签署意见,对符合条件、事实确凿、材料齐全的贷款损失可作为呆账,并按权限分别处理。 第十条 各级税务部门要配合信用社主管部门,加强对呆账准备金的提取、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信用社申报的贷款呆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局要进行抽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防止弄虚作假。 第十一条 信用社1991年底前提存的呆账准备金可用于处理本办法施行前的呆账损失,其呆账准备金余额,可按本办法第五条、第三条的规定处理;已达到或超过最高限额的,其超过部分在1992年度的财务决算前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以后年度按差额部分计算提取呆账准备金。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信用社主管银行总行可依照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送国家税务局备案。 第十三条 本办法于1992年度起执行。以前执行的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一律改按本办法执行。国家税务局1989年印发的《关于集体信用合作社建立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wiki置底}} [[Category:1992|1]][[Category:国家税务局]][[Category:商业银行]]
本页使用的模板:
模板:Wiki置底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Wiki置顶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国家税务局印发《集体信用合作社贷款呆账处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平台产品
基础法规
财税桌面
平台产品
分类应用
慧税研究院
研究员
编辑
工程师
平台建设
词条编辑
数学公式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